宝马bm555线路检测_首頁欢迎您

欢迎来到宝马bm555线路检测!

新闻分类
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宝马bm555线路检测新闻

宝马bm555线路检测新闻

从设计师到设计大师的终极试炼

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19-06-13 * 浏览 : 427
 五四青年节的时候,我们曾在文章《设计师的职业生涯“成人礼”》中陈述过“眼界、实践和风格”对于一个设计师的重要性:

眼界决定了你能看清形势、实践决定了你能走出多远,风格决定了你能赢在明天。

而在这其中眼界依托于实践才有价值,风格取决于实践奠定基础;

可见,实践是每一个设计师“成长”以及实现“自我价值”的必经之路。

在这里,实践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:

第一层级:反复练习,有意识练习,但比较盲目;

第二层级:刻意练习,有目的、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;

第三阶段:Free Solo,有计划性完成能力边界之外的事情。

如果说第一、第二阶段只是把实践当做是一种成长工具。

那么第三阶段就已经把实践当做是一种挑战,兴趣和生活方式。

Free Solo:无保护攀登,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《徒手攀岩》的英文名;

在这里我们不妨从影片主角职业攀岩运动员Alex的视角切入,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征服酋长岩的。

 

无尽的准备

 

关于电影《徒手攀岩》的赞誉我们就不一一细表,我们有必要知道的是:酋长岩是一块历经5700万年,形成海拔1100米岩壁呈90度的一整块花岗岩;

Alex全程只带一个镁粉袋、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,需要攀爬的高度为914米。

1955年以来83位攀岩者葬身绝壁,徒手攀岩的危险性不言而喻。

而这一切刚好促成了酋长岩成为全球攀岩爱好者最想征服的圣地。

要知道仅仅只是纪录片的拍片计划都持续了三年半,Alex为了这个“不可能完成的目标”所做出的努力更是远超大家的想象。

2004年,年仅19岁的Alex决定从美国顶级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学,全职徒手攀岩。

2008年,23岁的Alex只用了4个小时,就登上了著名的Half Dome岩壁。

2012年,在《纽约时报》的见证下,Alex在18个小时50分钟内连爬了约塞米蒂的三大岩壁:The Watkins、El Cap 和 Half Dome。

同年,Alex仅用2小时23分钟就爬上了酋长岩的“The Nose路线”。

 

3小时56分

 

1000多次尝试,在一年半内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;

牢记每一个手点和脚点,研究攻克“自由爆破”“抱石难题”;

终于,2017年6月,Alex用了3小时56分爬上难度定级5.13A的酋长岩西南面Freerider路线。

80分钟的“平铺直叙”,20分钟的“极端影像”;最后呈现出来的影片长达100分钟。

当然,只用20分钟浓缩Alex将近4个小时的“惊险挑战”未免有失公允;

但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也并不是徒手攀岩这件事情的风险和刺激,而是Alex征服酋长岩这一系列有计划、有准备、有目标的过程。

 

情绪封装

 

Alex说过,“在攀爬中,我能将精神封装保护起来,形成独立精神领域,防止多想别的东西。”

我们惊叹的不只是Alex在攀爬过程中对于“情绪”的绝对控制,还有他在中午登顶之后对于自己下午的安排;

他没有想要庆祝、也没有急着回家,他只想继续会自己的拖车,继续引体向上。

 

 

 

一如既往,这篇文章不可能是一篇“根正苗红”的影评,作为一个工业设计从业者,精彩,才刚刚开始。

在这里我们不想简单粗暴的把Alex格式化,成为一个工业设计产品;

也并不想断章取义把酋长岩概念化成为某种困难;

其实Alex征服酋长岩这场漫长的“征程”不就是我们设计师定下一个目标、从最基础的技能训练到有针对性的战术准备、从挑战到征服的一部设计大师成长史么?

虽然Alex进行的“徒手攀岩”没有任何保障措施,但其实在他无数次尝试的过程中那条“安全路径”才是他最大的“保障”和“枷锁”,这就像:

设计自由,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。

那些纷至沓来的枷锁的确会限制我们的自由发挥,但换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这些枷锁排除了大多“异想天开”的路径:

一个真正的高手能够寻找并具现所面对困难中的全部边界,在边界内生成算法,然后用算法和经验来确保结果;

控制风险的同时找到那条“最优选择”。

这些枷锁最初对于设计师来说可能是路障、接着就是跨栏,最后他会变成梯子,给你指出一条“最适合”的路径。

Alex征服过Half Dome、The Watkins、El Cap和酋长岩终成一代大师,而设计师也需要拿下一个又一个爆款项目才有可能“破茧成蝶”。

当然,Alex所谓的征服不可能是脑袋一热的事,设计师做项目也不可能囫囵吞枣;

我们需要练习、需要基本功,需要在其它项目中积累经验,客观的审视自己和目标的差距;

待差距在可控范围内然后,一鼓作气。

这个时间或许会很久,而你也不一定能遇上值得你、等着你挑战自我的项目;

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挑战自己的同时等待机会,不断向目标发起冲锋;直至你战胜它挑战下一个难度。

而这个过程中,一个“屡败屡战、越挫越勇”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。

PS:

部分素材来自于@新浪时尚

图片来自于@豆瓣

文章首发于公众号:

玩意东西工业设计(wanyidongxi)